他還觀察到,由于日本人平均壽命長,一個普通人從退休后到拿退休金,可能有5年的空白時間,到生命最后,又有二十多年的時間,“在日本,很多老人在75歲之前,身體都不錯,創辦企業也沒有問題,所以有一定企業經營經驗的老人,他們從大企業退休后,不少會去創建自己的企業,而且這個趨勢這幾年越發明顯?!?/div>
宮內先生已年過七旬,退休到現在已經十幾年了。宮內先生原本在三菱商事工作,精通國際貿易,因而和自己的老領導一起,召集一幫新部下,創立了貿易咨詢公司。雖然公司里普遍都是60歲以上的人,但是由于他們在國外有很好的人脈,精通商業貿易,因而能夠擔當咨詢,去國外調查,給服務對象出謀劃策,公司目前經營得很好。
宮內先生告訴陳言,他身邊還有一些老人,雖然不像自己一樣創業建企業,但在商事公司工作的人,英語、外貿談判能力、國際賬務的處理及監管能力很強,因而選擇去高校講課,“他們去大學,可能一個學期就教一次課,但這一次課,他們肯用半年的時間去準備,幾乎是使出渾身解數,比大學老師談得還具體生動,很多人的這一節課,成為了學校中特別引人注目的一部分,學生也愛聽?!?/div>
陳言說,很多日本老年人創業,幾乎沒有急功近利、獲取巨大盈利的目的,很多人都是能做什么就做什么,和義工比,老人會收一些費用,但往往也是各種券,比如商業街的換物券,拿這些券可以換肥皂、毛巾等小物件,老人們的工資也就是這些換物券,談不上多高。
另外,從社會環境來看,大多數日本人有自己的住處,申請辦企業非常容易,同時,日本人的家庭概念和中國人有很大的不同。
“基本不存在父母干涉子女工作的現象,也不存在子女對父母的工作選擇、人生選擇(結婚離婚)的過多干涉,退休后創業,更是大家都歡迎的事,”因而對于老年人創業,日本社會給予老人的心理及行動的支持都會比較多,這就能讓老年人行動起來,成為為社會做貢獻的力量。
日本老人退休后再就業持續增多
日本政府7月13日發布一項調查數據顯示,日本2017年非正式員工數量達2311萬人,創歷史新高。
日本媒體認為,這項數據反映日本老年人退休后繼續工作的人數量增多。
與2012年相比,日本總勞動力增加了179萬,其中90萬人為非正式員工。
按日本媒體的說法,日本勞動力增加,一個主要原因是女性和老齡群體就業率升高。不過,這兩個群體大部分人員只能得到穩定性和待遇相對較差的工作。
今年3月,日本總務省最新公布的人口統計結果顯示,日本75歲以上高齡老人數量達1770萬,首次超過65歲至74歲老人人數(1764萬),占老年人口總數的一半以上。日本人口急速老齡化。
今年,日本一項老年人相關政策修訂草案提出建設“不老社會”,鼓勵老年人繼續就業,公共養老金可待70歲以后再領取。
共同社此前報道,這項草案說,統一把年滿65歲人口視為老年人缺乏可信度,政府將重新審視根據年齡統一劃分的制度,“建立一個各年齡層都能根據意愿發揮活力的不老社會”。
草案還提出,允許日本人選擇從70歲以后開始領取公共養老金。目前,公共養老金原則上從65歲開始領取,但也可以在60歲至70歲間自由選擇,領取年齡越晚,每月可領金額越高。
新政還包括一系列鼓勵日本老人再就業的措施,希望60歲至64歲人口就業率能從2016年的63.6%提高至2020年的67%。
共同社說,新政出臺源于日本老齡化日趨嚴重。預計到2025年時,每三名日本人中就有一人年滿65歲。